“炒新”是在新股上市首日进行买入交易,并择时卖出,从中赚取收益。由于新股上市首日交易无涨跌幅限制,新股被爆炒的情况曾屡见不鲜。有数据显示,多数投资者在“炒新”中亏损,且“炒新”者多为初次尝试上市首日买入新股。“炒新”并非是包赚不赔,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投资风险。因此,建议投资者在新股上市首日切勿盲目跟风买入,在参与“炒新”之前,一定要保持谨慎冷静的心态。
炒新对投资者利益损害巨大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“炒新”报告显示:中小投资者是“炒新”、“追涨”主力,而参与“炒新”的中小散户整体表现为亏损,尤其是在股价被拉升后追高买入的账户中,约有94.7%的账户亏损。新股上市首日股价的飙升,使“一夜暴富”的神话成为众多投资者参与炒作的原始动力。然而投资者错误迷信“新股不败”,沉醉于击鼓传花的差价游戏之中,往往明知是在“博傻”,却自信地认为永远都有下一棒的资金。根据对2010年以来沪市上市64只新股的统计分析,沪市新股上市首日涨幅逐年减小,新股上市后短期内股价跌幅超过大盘。新股上市后30个交易日至70个交易日期间,剔除期间上证综指涨跌幅影响,股价较首日收盘价的跌幅从6.51%扩大至10.65%,相对于发行价的跌幅也同样扩大。在上述新股上市首日全天交易中,基金、券商、保险等专业机构投资者表现相对理性,较少参与首日买入,而个人投资者却成为买入主力,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追涨导致股价大幅上涨。其中部分个人“炒新”行为倾向明显,无视风险,盲目追高,推高股价,最后损失惨重。
“炒新”对二级市场有巨大的危害。在新股上市初期人为制造出巨大的市场泡沫,随后股价必然要走过漫长的“价值回归路”,进而对二级市场产生长久的冲击。例如2007年11月5日,中石油上市首日被爆炒至48元的高位,随后就走上了漫漫“价值回归路”,一直到现在还对二级市场形成压力。与二级市场股票相比,新股的透明度相对较低。新股信息披露仅限于招股说明书,以及中介机构的保荐报告、投资分析报告,新公司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,经营风险也没有充分暴露,投资者对其真正了解需要过程。因此,相对而言,投资新股的不确定性更高,风险也更大。广大投资者对投资新股可能的收益和风险应有足够的认识。
新股上市往往会成为市场热点,因此会吸引不少投资者及市场游资的关注。新股上市之初,交投相对活跃,游资容易进出,同时上档无套牢盘,加之尚未形成明确的股价定位,游资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。而新股暂无技术图形和指标可作参照,投资者较难把握其走势规律,给市场的炒作带来很大的随意性。新股发行筹集了大量资金,为公司将来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潜在的炒作题材。在此郑重提示投资者:在新股上市首日切勿盲目跟风,在参与之前,一定要保持谨慎的心态!如果股票在上市当日股价严重脱离其价值估值,遭过度炒作,必将对后续接盘者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。投资者应对公司的基本面做出合理的判断,得出较为客观和理性的结论,进而为研究上市新股的内在投资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。因此,投资者仍应保持高度警惕、合法合规参与证券交易,树立理性的投资理念,构建和谐、健康的市场环境。
华龙证券有限责任公司